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0篇
财政金融   62篇
工业经济   76篇
计划管理   292篇
经济学   476篇
综合类   319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162篇
农业经济   457篇
经济概况   3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The recent years have been a tim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in tourism.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and assess the use of ICTs in tourist in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selected municipalities in the Polish Carpathians, the largest region of mountain tourism in Poland.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activities taken by DMOs, local entrepreneur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e use of ICTs in the Polish Carpathians is at a relatively advanced level, but still not sufficient enough to make these solutions a fully effective tool in building a strong regional br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s.  相似文献   
22.
地名在风景名胜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昌春 《旅游学刊》2002,17(6):19-22
文章全面介绍了中国以风景名胜命名政区的历史与现状,对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尤其对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据此对风景名胜区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景区旅游竞争力构成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间进行旅游协作相关性密切的要素分为旅游协作决定因素、旅游协作支持因素和旅游协作保障因素3部分,对其作了初步的内涵界定,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各旅游协作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定了桂西民族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20多个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相结合,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所选样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评定.初步得出了各景区的旅游协作总系数以及根据协作要素的不同层次分析而确定的协作类型,从而为各景区明确自身在区域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相互间在协作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及其调整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
作为国家的一个地区,省域的经济循环存在省域内、国家和全球三层地理边界,仅进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分解不能很好地反映其与国内其他省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因而有必要对省域经济循环进行更细致的结构分解,然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本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上,根据是否有其他省域参与循环引入单省域多省域双循环,进而对省域经济进行双元四循环的结构分解:单省域参与的国内循环为省内循环,多省域参与的国内循环为省际循环,单省域参与的国际循环为简单国际循环,多省域参与的国际循环为复杂国际循环。基于此,通过构建MRIO-IRIOT表测算出2012、2015、2017年30个样本省域16个行业4种经济循环的产出,用各经济循环的强度(产出占比)来刻画循环结构,并对省域不同行业的循环强度按产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省域各经济循环强度,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各省域经济的循环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不同的演变趋势;总体上看,循环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省内循环、省际循环、复杂国际循环、简单国际循环,呈现出“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发展格局,并具有“国内循环增强、国际循环减弱”的发展态势。进一步考察行业层面的4种经济循环强度变化对行业总产出增长的影响,分析发现:2012年后,4种经济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省际循环、复杂国际循环、省内循环、简单国际循环,表明循环结构沿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向演进,并具有“多省域循环增强、单省域循环减弱,省际循环增强、简单国际循环减弱”的优化趋势;省际循环与复杂国际循环相互强化的效应显著,因而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之一。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对省域经济的双元四循环分解拓展和深化了双循环结构的量化分析,从动态角度研究循环结构变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循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作用的检验则有利于探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本文研究表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实现也需要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因此,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地区联动的国内循环质量提升促进国际循环结构升级,进而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5.
曾海珠 《中国市场》2007,(36):14-15
随着陆空交通网的逐渐完善,成都已经成为了西部物流的中心城市。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增长,废气、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危化品的倾覆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行业同时,如何创建绿色物流体系,提倡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开篇阐述了绿色物流的内涵,随后结合成都地区物流企业自身因素说明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障碍,最后探讨了成都地区物流企业实行绿色物流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6.
生态足迹与区域生态适度人口——以西部12省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中国目前已经出现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但在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消费的条件下,西部地区具有相对较小的人地矛盾,生态赤字较小,目前的人口规模基本可认为是合理的.随着西部开发的进程,西部省区正在并将持续面临严重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27.
商标平行进口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霞 《商业研究》2005,3(5):176-179
商标平行进口是一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问题。在考察国际商标平行进口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中国宜以"原则上禁止商标平行进口,一定条件下例外允许平行进口。"为指导完善我国相关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本文认为,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这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为了实现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立体开发森林资源,调整林区产业结构的道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原则,以创造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开发产品大市场;必须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全面提高林地质量;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开发、加工、利用的科技含量,广泛吸引人才。这是国有林区脱贫解困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天保”工程的需要,是摆脱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9.
袁媛  白林 《价值工程》2015,(7):249-250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问题是关系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说明在移民安置中应将人理放在首位位置,建议建立以就业为先导的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30.
柯亮 《价值工程》2015,(20):7-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主要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民权,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基础、增动力。本文以地处秦巴山核心区域的陕西安康市为例,分析了安康秦巴山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分析政府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提出基于安康秦巴山区域就近城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